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健全救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完善救助制度★■◆★◆。出台《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政策互联互补。做好拓展文章。救助对象由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和全体遇困居民拓展,救助内容由物质资金救助为主向“物质+服务◆◆★◆◆★”多维救助、专项救助拓展◆■◆,救助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社会力量”拓展。提高救助水平★■★。落实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标准位于全省前列。截至9月底,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6万人、城乡特困人员1.3万人,临时救助困难居民1.5万人次■■◆★◆。注重公开透明。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主动告知、主动发现◆★◆★■、主动公开”机制,在村(社区)张贴社会救助■■★★“二维码”,开展困难群众救助集中申报日活动902场次。创建社区智慧电视平台,将民政◆★★、教育、人社等13个部门30余项救助政策通过电视公开,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救助政策和办理程序。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养得起老◆◆■■”AG官方登录入口。制定出台◆■◆“1+N”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聚焦特困低保老年人■★■。落实集中供养★◆★■、入住养老机构补贴、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保障2998名特困低保老年人入住机构,为8380名特困低保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机构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折扣提高到5折,送餐补贴提高到2-6元■◆。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展经济困难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每户补贴2000—3000元,老年人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改造项目◆■。聚焦一般社会老年人。助餐补贴享受人群范围由70岁以上扩大到65岁以上,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折扣提高到6折,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保费标准提高到30元,增加随访回访、健康指导◆◆、住院接送、陪同就医等服务项目。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现各类资金免申即享、一卡发放★◆■■。
强化部门协同,实现精准救助■★◆★★。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汇聚共享22个部门77项数据信息,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监测预警2.7万余人次◆★■◆,救助帮扶1100余人次。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完善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将12个救助部门28项救助事项纳入社会救助一件事,低保★◆★■■、特困、低边家庭实行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受理转办困难群众救助申请6万件次★★,实施救助帮扶5.4万人次。开展社会救助协同监督。市民政局联合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开展★★◆★■★“专责监督+专业监管”协同监督,推动全市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官网■★★、《中国纪检监察报》先后刊发青岛市经验做法◆★。
11月6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三场■◆“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站稳人民立场 厚植为民情怀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情况◆■。
完善服务规范,提升残疾人托养照护质效。开展■◆■★■“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星级评定,年度新建“如康家园■◆■”44处★★,实现街(镇)全覆盖。发布青岛市地方标准《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全市现有残疾人托养机构51家◆◆■★■◆,为5600余名残疾人按政策分类别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心理疏导等照护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工作成效显著。牵头推进爱老助老五项行动◆★■★■。强力推动人大议案落地落实★◆,行动实施三年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老年人助餐服务全面铺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住宅公共空间和口袋公园适老化改造进展迅速,老年教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老年人生活环境更加便捷、舒适。提高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218元,高于全国、全省标准■◆◆。老年普通居民全部纳入居民医保保障范围。持续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全市33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市911万城乡参保人,解决8万余名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题。稳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营造浓厚孝老敬老社会氛围,12个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落实教育救助和奖励,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全程教育救助,根据接受教育学段和类别最高给予5000元的救助;对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给予最高20000元一次性奖励。通过实施教育救助和奖励,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教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2024年度预计惠及3000余人。
织密三级服务网络,实现“有地养老”。发挥养老机构固本强基作用■■■★◆。拓展养老机构服务示范、行业指导等功能,全市现有养老机构302家◆■■■★,其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284家◆■★;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6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7万张。发挥镇街中心区域枢纽作用。建成139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具备医疗护理、助餐送餐■◆■◆★■、助洁助浴等功能,推动养老机构优质资源向村居一级延伸。发挥村居站点前沿阵地作用。建成1032处村居养老服务站,灵活设置助餐送餐、照护服务等功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可及、平价优质的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养得好老”。建立机构连锁运营机制,推动“整体提质★★◆◆■”。坚持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对三星级以上的养老机构予以等级评定奖补◆★★◆,鼓励引导优质养老机构兼并整合、优化提升“小弱散机构◆★◆◆”,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建立机构居家社区贯通机制★■,确保“服务下沉★■◆★★★”。由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运营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具备长护险定点单位资质;由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连锁托管运营辖区内的养老服务站■★■,推动机构社区居家纵向贯通、一体化运营。建立扶持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每年对养老服务机构经营状况等进行考核评估,对安全有保障AG官方登录入口、服务有质量、价格有普惠的机构重点扶持◆◆■■,对考核不达标的机构采取联合惩戒■■■★、强制关停等措施,将具有特困人员供养资质的养老机构由93家优化调整至56家■■★,有效保障特困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和供养服务质量★★◆■★■。
聚焦兜牢保障底线,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险代缴补助等相关工作。目前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约3.6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约10万人,发放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岗位补贴、稳岗补贴★◆、超比例安置奖励等约40万元。60周岁以下残疾人代投意外伤害险约8◆■■◆.1万人,农村非低保残疾人水气暖费用减免1.4万余户★★■。
今年以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兜牢残疾人保障底线■■、优化关爱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积极链接资源,提高救助效能★★◆◆★。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健全基层党组织引领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落实“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主动发现模式。深化服务类多维救助。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困难群众开展心理救助、社会融入、照料服务、资源链接等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由“供给型■◆★★★”向“需求型”发展。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开展慈善救急难行动,建设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鼓励引导慈善组织有序、高效参与社会救助■■■■,今年全市发动16家慈善组织设立慈善救急难项目20个■★,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帮扶困难群众。
提升服务能力,构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网络。对3197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服务■■■★★,为22名肢体残疾儿童完成筛查评估并进行矫治手术★◆■■,37名听障儿童通过语训评估进入到普小随班就读。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4万人。为有辅具适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适配服务1200余人次。(本网记者)